当前位置:蒲公英首页>蒲公英资讯>正文
吃一碗腊八粥,回眸2009 品三月群交流,展望2010
2010-01-23 10:49:00 | 浏览590次

吃一碗腊八粥,回眸2009    品三月群交流,展望2010

——蒲公英行动第三期群总结特别报道


首都师范大学 张莹莹


    正值腊月冬意浓,许多学校开始陆陆续续进入大家盼望了整整一年的寒假假期。经过一年的辛劳,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或许都在进行各种形式的“回眸2009”。作为管理员,我带头做个“蒲公英行动第三期群回眸2009”特别报道。
    蒲公英行动在2009年10月进入了第三期,并且在丰收的季节里诞生了“蒲公英行动第三期”这个QQ群。在各位老师和美术教育同仁的积极参与下,目前我们已经聚集了34株心系蒲公英的“苗子”,使咱们的群能打破冬日的寂寞而热闹非常。这仅是目前蒲公英行动来到贵州、内蒙古和湘西三个实验田后的状况。
    借助现代多媒体设备和网络平台,我们得以在QQ群里聚集起来。也许有很多成员还不太清楚我们群诞生的情况,那么我们的回顾就从这个群的建立开始吧。2009年10月13日至20日,蒲公英行动第三期在贵州黔东南地区开题。这次与开题相关的一系列活动和考察,使来自五湖四海的专家和青年志愿者得以聚集起来,正是那一次相聚,“蒲公英行动第三期QQ群”在大家的互动中酝酿形成。10月22日,由广州美术学院的美术教育硕士研究生李晓创建了这个群,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谷炽辉老师、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王勇全、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郑大奇和首都师范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张莹莹共同成为我们群的“群管”,形成了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基本雏形。
    到今天为止,我们群经过了两次迅速成长的阶段。第一阶段,即第一批进入咱们群的,主要是参与第三期开题的青年志愿者们: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老师、湖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浙江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广州美术学院的研究生、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研究生、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研究生,以及湖南群众艺术馆的青年画家。这批成员可以说直接经历了我们群的酝酿到诞生,也是蒲公英行动第三期教材编写的重要组成人员。这个阶段由于这支“部队”主要由之前并没有参与蒲公英行动的学生群体组成,也没有长时间的教育实践基础,因此群交流“欲言又止”,话题往往表现得显得格外“含蓄”。第二阶段是蒲公英行动课题组开入“大本营”湖南湘西之后,大批 “湘军”(近10位湖南籍的专家和老师)的积极参与使我们群迅速升温。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QQ群提示接二连三的闪动,陆续出现了许多新鲜的面孔(实际上他们已经是蒲公英的“种苗”了,因为这些老师大多数参加了前两期的蒲公英行动)。当时我正在电脑前查阅资料,“湘军”的集结和开进着实下了我一跳——单单一个下午(严格来说是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我们的队伍人数一下子膨胀了一倍。而且开入我们队伍的还包括了我们的项目负责人谢丽芳老师和广州美术学院的陈卫和教授。后来,又陆陆续续的有其他地区的老师(像内蒙古和浙江的老师)和研究者不断加入,但由于加入的成员没有详细介绍自己的身份和背景,也就无法全部了解每位成员的具体情况。
    打从那时起,咱们群就进入了空前活跃的时期。每天,我们的群里面都不断的有人“冒泡”;每天,都有群里的老师(特别是最活跃积极的“湘军”)前来“报到”;每天,群里的老师们和全国各地的青年志愿者们在群里交流信息……然而,“一见钟情”的“热情”慢慢冷却,群里的成员不禁问到:现在大家都“潜伏”到哪里了?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有意义,是回眸2009的重要部分。我们的群经过接近3个多月的成长,在聚集人气、促进交流的同时,也渐渐暴露出一些迷茫和亟待改善的地方。2009年12月,谢丽芳老师和谷炽辉老师在寒潮来袭之际北上,与北京的专家、老师、记者和青年志愿者们一起,就蒲公英行动第三期的开展做了深入而细致的讨论。关于那次谈论的细节,请大家关注蒲公英网站——儿童与民间美术的最新消息,现在我们把目光投向我们的群。
    从总体上看,这种“热情消退”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咱们蒲公英行动第三期推进的某些状况。一方面新鲜的事物往往容易让人产生好奇而吸引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大家开始慢慢熟悉了这个新的空间出现热情减退。另一方面,全国各地的青年志愿者在各个地区回来之后,分别进行了各自的资料分析工作,加之这些志愿者主要是各大学的研究生和老师,因此上网的时间不统一……这些都使得群里的热度开始“降温”。经过12月谢丽芳老师来北京开会之后,咱们群的讨论开始慢慢“回暖”。
    各位群成员,特别是参加蒲公英行动第三期的老师和青年志愿者都知道,这期课题组的目标是推进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的儿童美术教育,并根据全国13个民族(云南、贵州、湖南、内蒙古、吉林、陕西、江苏、江西、广东和西藏10个省、市、自治区的苗族、侗族、土家族、基诺族、哈尼族、藏族、白族、纳西族、羌族、满族、蒙古族、傣族和汉族)的特色编写简易美术教材。为了使教材的编写更加系统性和具有前瞻性,第三期课题组邀请了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的尹少淳教授,和广州美术学院陈卫和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李力加教授等专家的参与。同时由首都师范大学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负责云南六个少数民族(基诺族、哈尼族、藏族、白族、傣族和纳西族)、浙江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负责内蒙古的蒙古族和吉林的满族、广州美术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负责湘西的苗族和土家族、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负责四川羌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研究生负责陕西的汉族、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老师和湖南群众艺术馆的老师以及湖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负责贵州地区的苗族和侗族,来进行简易美术教材的具体编写工作。
地区 民族 志愿者 志愿者单位 联系的美术老师
云南 纳西族 张莹莹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白族 张亚男  
 藏族 石  静  
 傣族 宋  烨  
 基诺族 骆  艳  
 哈尼族 刘  晶  
贵州 苗族 谷炽辉
肖  卓 湖南一师范教师
湖南群众艺术馆 贵州黔东南的美术老师
 侗族 王勇全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贵州黔东南的美术老师
内蒙古 蒙古族 郑大奇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朝克、代沁、呼日图
吉林 满族 徐秋子  张杰
湖南 苗族 李  晓 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湖南湘西的美术老师
湖南 土家族 王  水  李开奇、王金海、穆永辉、彭南玻、符文连
四川 羌族 王柳润 中央美院研究生 
陕西 汉族 彭  宁 清华美院研究生 
    为了更好的发挥QQ群的作用,推进蒲公英行动第三期的研究,我们制作了上面的联络表。上述15名志愿者分别负责13个民族的简易教材直接的编写工作,而教材的内容和素材则需要各地的美术老师的配合了。实事上教材的编写就是由各地美术老师和负责各个民族的青年志愿者共同完成的。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和QQ群,进行问题的探讨和信息的交流等活动:
   一、交流讨论
    我们可以通过QQ群进行集体和个别讨论。比如负责湘西苗族美术教材编写的老师们可以在群上对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也可以和广州的负责人李晓围绕这某些问题进行具体的探讨。李晓可以就教材的编写的问题向老师们寻求解答,也可以把教材编写中模糊不清的地方和老师们讨论等等,这样就可以建立起一个更直接的联系。期间,如果需要集体讨论的时候,还可以提前约定一个时间,大家在线集体交流。
   二、沟通联系
    我们可以通过QQ邮箱,联系各位老师,对某些问题进行更全面的讨论;也可以把各自心得通过邮箱传递给其他老师。比如湘西的某位老师希望大家讨论一下自己设计的某个案例,那么他/她就可以首先把这个案例传给各位成员,或者拟定讨论的几个大的问题,然后大家再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这样交流的深度就有明显的变化,有利于提高讨论的效率。
   三、资源共享
    我们可以通过群空间和群邮箱进行资源共享。比如,湖南湘西作为蒲公英行动的大本营,那里的美术老师有许多关于本地区的优秀课例就可以发到群空间或者群邮箱,供其他地区的老师借鉴学习。此外还有许多与儿童民间美术教育的东西,都可以在群空间里共享,开阔成员们的思路,也大大丰富咱们群的资源。
    当然咱们的QQ群更重要的,是可以起到一个大家沟通平台和联系感情的重要作用。
    咱们群由诞生到成长,从沉寂、升温、冷却到回暖,虽然短短的3个月,我们便已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展望2010,蒲公英行动将会推进到云南的白族、傣族、藏族、纳西族、哈尼族、基诺族地区;四川的羌族、汉族农村地区;吉林的满族地区,以及陕西的汉族农村地区,也就是说,好戏还在后头。届时将有接近10个民族地区的美术老师,会陆续参与到我们群的大家庭里。回眸2009是为了更好的服务2010,过去的3个月是时候让我们好好重温和总结。
    今天正值腊月初八,听说北方人这天都有吃腊八粥的传统。我是南方人,从小没有过这个节日的习惯,现在北京就想入乡随俗。为此我特地查找了关于腊八节的资料: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无独有偶,作为管理员之一的我现在回顾咱们QQ群的发展,就像这腊八节庆丰收、谢神灵和逐疫那样,希望总结过去更好的迎接未来。这里我仅用文字、表格和图片熬煮了这锅“腊八粥”,送给群里的每个成员,祝大家腊八快乐,来年丰收!并期待给位成员来年继续支持蒲公英行动,支持咱们群!


编辑:王涵茜(首都师范大学 2015级美术教育研究生)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