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蒲公英首页>蒲公英资讯>正文
湘西土家族苗族服饰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2007-05-22 15:49:00 | 浏览1444次

湘西土家族苗族服饰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湘西自治州雅思实验学校“蒲公英行动”课题组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宝库。这些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是全州各族人民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湘西民间美术是本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每个地域的民族,都因其所处的自然与社会生态环境不同,而积淀生成了各具特色的本土文化基因。它是本民族人民劳动创造与智慧的结晶,构成了一个民族的基本生活方式,代表着民族普遍的心理认同和基因传承,记忆了一个民族古老生命的演变过程。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民族民间文化遭到严重破坏,部分优秀民间文化面临灭绝。昔日土家族、苗族那美丽的服饰已不多见,人们基本改穿汉服,传统的土家族、苗族服装只有一部分边远地区的老人在穿……
    湘西土家族苗族服饰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一种最直观符号,它记载了民族历史,图腾崇拜,传说故事等,使服饰成为珍贵的穿在身上的无字史书。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在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一轮国家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把办教育办成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的需要。”
     美术教育始终是不能离开文化传承的,把优秀的民间美术有最富有创造生命力的儿童少年美术教育融为一体,并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使我们民族多样性的文化得以延续。我们学校是第二期加入“蒲公英行动”美术专项课题实验的学校,“蒲公英行动”的创新就在于把保护与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最富有创造生命力的儿童少年美术教育融为一体,促进本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传承与发展。
    民族民间艺术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沉淀以智慧的创造,这种融入各种情感美元素的艺术是一个民族共同的记忆和身份的象征。儿童少年的感性是与生俱来的,缺乏理性教育的原生态。而承认追求的“反朴归真”是一新感觉性,是对感性的理性把握,是高级理性状态。儿童少年是感性的,他们较少理性的干扰,所以他们拥有比成人敏锐的感受,往往在美术活动中表现出来。艺术家也是感性的,他们努力的排除理性的表达方式用感性直接把握世界,所以艺术家总是在儿童的表达中得到启发。课程改革为我们探索感性教育,寻找和发现直觉思维的培养途径,提供有利的条件和氛围。美术课程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感受不同于理性教育的学习方式,换一种方式去思考,换一种角度看问题。体验艺术思维给人带来的奇思异想,体验直觉思维给人带来的饿豁然洞见。把优秀的民间美术与富有创造生命力的儿童少年美术教育融为一体,无疑是民间美术可持续发展的有力途径之一,因为它既促进了人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还将有利增进儿童少年对本民族文化艺术的感悟能力以及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1.研究的内容、范围:
     苗族的服饰丰富多样,有的饿雍容华贵,有的古朴庄重,有的粗旷豪放,尤以女装最为丰富多彩。在手工完成的绣衣中,即使是同一种类的服饰,也很难找到两套完全一致的。苗族服装大多遍施图案,刺绣、挑花、蜡染、编织、镶衬等多种方式并用,做工十分考究,令人眼花缭乱。在绣衣的图案语言里,记录着人类起源的神话,记录着苗族先民悲壮的迁徙历史,是苗族人民用心血绣出的民族史书。苗族妇女身者盛装时,头戴银冠、银花、耳环,颈挂银项圈、银锁、银链,腕戴银手圈,衣有银片、银泡、银铃,在漫长的岁月里,苗族服饰在诸多历史因素综合作用下得以成形并保存下来。欣赏着苗家的刺绣、挑花、银饰,倾听着现代文明无以解释的离奇的神话传说,我们有如走向一座尚未开掘的金字塔。
  土家族的服饰男女服装均为满襟款式,随时在发展不断变化。男子头包着丝帕,包成人字路。老年人穿满襟衣,短领,向右开襟,捆布腰带,带上常插棒棒烟袋。青壮年穿对胸衣,缀成七个布扣,俗称“蜈蚣扣”,袖高,袖小而长,袖口滚边。裤子不论老年青年,均为青、兰布裤管,上白布裤腰,裤脚较大且短。着高粱青白底鞋,缠兰布裹脚。50年代后部分老年人穿满外,到现代基本都不见了。女服比较讲究,有老、壮、青年之分。中年妇女穿左开襟,矮衣领,外把肩,袖短,衣襟和袖口缀宽青边,青边后面缀几条五色梅花条的满襟衣。夏天,穿白汗衣套青夹衣,俗称“喜鹊套梅”。裤子多是青光布,上有布裤腰,裤脚多用对称色加边。着青布立式鞋。头挽粑粑髻,插银饰,戴耳环,包青丝帕,手上戴戒指和手圈。青年妇女,特别是闺女更加讲究,喜穿青、蓝、绿、红色托肩上衣,内着肉色汗衣。裤子的膝部和脚口绣五色花或贴五色梅花边。脚穿绣花鞋和红色袜子或裹脚。头上留长辫,用红、蓝、青色绒线扎头绳,佩带金蛤、银花,耳挂金银耳环,颈带项圈,手带银手圈和一、二颗金银戒指。胸前挂银质牙签扣花,扣花有银练、银铃、银牌、银牙签、银珠子等,走起路来叮当作响逗人喜欢。
    2.研究的目标:
     ① 通过本课程的开发及活动的开展,探索作为学校在保护、挖掘、弘扬民族民间文化中的规律、策略和课堂教学模式。
       ②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及活动的开展,探索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策略与方法,逐渐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③ 通过对民族服饰文化的综合研究,提高学生艺术的综合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④ 通过校本美术课程的开发及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同时,为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便于操作的载体。
       ⑤ 通过对民族服饰文化的分类研究,促使美术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具备执行新课标和开发、研究、实施美术校本课程的能力。
三.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属于教育实践研究,主要采用收集法、图形展现学习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等方法。
① 收集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图片文字资料,为探究提供科学依据,为课程实施提供丰富的内容。
② 图形表现学习法。在学习研究中,让学生学习时装画表现的技能,感悟表现创作设计的能力。
③ 行动研究法。针对美术校本课程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一系列课内外美术的实践活动寻求开发美术校本课程与弘扬民族文化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美术校本美术研究的途径。
④ 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
⑤ 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四.研究的形式:
    1.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
学生将对土家族、苗族服饰有一个充分了解和认识,使学生感受本地区民族的优秀文化,让学生走进生活,了解家乡、了解民族,了解本土文化,热爱家乡,激发对家乡的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认识到民族服饰是穿在身上的历史书,是区别不同民族的一种最直观的符号。让他们一家乡民族服饰文化的美,吸取营养,去创造表现服饰没,成为本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丰富美术课的教学活动,以而形成我校办学的一个特色。
2.成果形式:
① 调查资料收集报告,
② 研究报告,
③ 论文、专著、学生作品展示,
④ 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
3.成果名称:
    《湘西土家族苗族服饰与校本课程开发探究》
4.负责
①总员责:校长
②成 员:教务主任
③实 施:聂金龙 彭彬
五.美术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1.实施组组长:张宏喜
实施组副组长:彭彬 聂金龙
2.分工:
⑥ 资料图片的收集整理
张宏喜 张琛 聂金龙 彭彬
⑦ 实施教学活动探究
初一年级  彭彬
初二年级  聂金龙
3.论文、专著
彭武妤 张宏喜 彭彬 聂金龙
4.软件、课件制作
实施:聂金龙 彭彬  制作:张琛
(注:主要将教学实践活动、实施活动、教学成果制作成课件)
六.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优势
  ①  学校从校长到校委会对“蒲公英行动”专项课题的重视和关心;
  ②  有从事服装专业教学数十年,在服装院校进修过且同香港、欧洲时装设计师一起设计过服装的资深教师;
   ③  本地区民族服饰丰富的资源。
2.问题和困难
  ①  运用到中学校本课程的经验没有;
  ②  文学图片实物收集的内容丰富程度问题;
  ③  教师的研究能力,对校本美术课程开发相对陌生,这将影响教师的研究能力;
  ④  配套设施不足,教学条件有一定局限。。
3.解决的措施
  ①  及时跟学校反映情况,争取最佳的解决方案;
  ②  对操作实践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
  ③  积极向专家请求;
  ④  积极参加各种有机会的培训学习;
  ⑤  加强自身专业修养,不断提高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能力。

编辑:李园(首都师范大学 2015级美术教育研究生)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