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蒲公英首页>蒲公英资讯>正文
许涿老师挂历背后的故事
2013-01-17 17:35:00 | 浏览827次

编者按:许老师这些年来一直跟进蒲公英行动课题点进行报道,从陕西到贵州、从贵州到湘西,并且曾几次进入最艰苦的腊尔山进行考察。在课题实验点,许老师习惯于背着沉重的机子缓慢地走着,但一旦要拍照时,他像一个年轻人一样马上找到最好的位置开始工作。许老师是我们课题组的朋友兼指导者,他对民间美术的尊重感动着我们,我们也不要辜负他的希望,让我们一起在民间美术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许涿老师挂历背后的故事


    今年在搜集蛇年挂历稿时,自然想到《白蛇传》,因为除了直接表现蛇之外,能以美的形象表现蛇的故事,只有白蛇传。但是12幅图最多用两幅,太多也不好。中国美术馆收藏的“断桥”是无锡喻湘莲、王南仙大师的代表作,也是惠山泥人小板戏的经典,是一定要用的。另一件最好是件新作品,就想到天津面塑艺术家王玓老师,仕女题材是她的长项。我想请她作“借伞”一折最合适。年初我给她打电话,说明希望能创作“借伞”,并说怎么表现完全由她考虑,时间很充分,十月作好即可,她答应下来。我在网上搜集了69幅有关白蛇传“借伞”的戏曲剧照、年画、工艺品等,刻了光盘寄给她做参考。
    9月一天我给王玓老师打电话,她说已经做好了,可以来拍。9月3日我去天津她家一看,做得果然不错,我想先拍几张看效果。但还不满意,一是白娘子、小青和许仙不在一块底板上,修起来很麻烦。二是三人的高矮不合适,请她再调整一下十月份我再来拍。10月27日我又去天津她家拍了几个角度和特写,这次很顺利。
    王玓老师在表现衣裙的薄、透、飘逸上是有她的独到之处。所用的材料是白面加江米面,再调入她自己多年摸索出的化学物质。作品完成后装入特制的玻璃罩中,干后像石头一样硬,不会生虫、发霉,可以永远保存。人物的眼和眉也是用黑色的面贴上去的,她讲这样便于修改,也生动。道具伞和扇子是她用木、竹、特殊的纸精心制作绘画。身上那么细的线带,竟然也是用面制作出的。据她讲这件作品中许仙的帽子是经过精心研究设计的,不同于其他作品中的表现。很多人见照片人物这么复杂,以为很大,其实只有11.5厘米高。
    前天接到现住在西安美院,年过八十的原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室主任、女雕塑家时宜打来的电话。说接到我寄去的挂历,并对王玓的面塑“借伞”赞不绝口。细述她的感受,并提出一些作为雕塑家感兴趣的问题。通话期间断了三次,因为我的手机没电了,我赶紧接上充电器。时宜老师马上又打过来接着赞叹,最后还特别嘱咐我,有机会向王玓转达中央美术学院有个搞雕塑的老太太对她的作品很赞赏。







许涿老师简介:著名摄影家,四月影会发起人之一。
1947年8月29日 生于河北省涿县
1960年——1963年 在天津第十六中学学习
1963年 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学习美术 
1973年 分配到北京中国美术馆研究部的摄影组工作
1985年 调入人民日报海外版作美术摄影编辑工作
1979至1981年,作品参加“四月影会”主办的三届“自然、社会、人”影展
1986年2月 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
1985年 作品参加“现代摄影沙龙”及“当代摄影学会”主办的“十年一瞬间”等三届影展
1986年 受当代摄影学会委派赴日本工作访问
1987年 随中国摄影家代表团赴香港访问,同年浙江出版社出版《青年摄影家——许涿》影集
1990年 随中国摄影家代表团赴苏联摄影采访
1995年 随新闻摄影采访团赴澳门摄影采访
1997年 随人民日报采访团赴香港进行“香港回归”采访报道
2002年6月 作为人民日报驻台湾采访摄影记者赴台采访一个月
曾任人民日报海外版美术摄影组组长,高级编辑


编辑:温鹏(首都师范大学 2015级美术教育研究生)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