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蒲公英首页>蒲公英资讯>正文
美在达茂旗
2012-11-13 18:02:00 | 浏览1083次

美在达茂旗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刘克江


  2012年9月随课题组一行来到内蒙“达茂旗”,初到这给我感觉整个小城干净整洁,空气清新。“达茂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简称“达茂旗”,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是包头市惟一的少数民族边境旗。我们这次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对初步编写的蒙古族教材课例进行研讨。
  我们先是来到达茂旗蒙古族学校,在校学生多是牧民的孩子,学校用蒙语教学,美术教材是人教版译成蒙语版教材,进学校大门就能看见一匹高大飞奔的骏马不锈钢雕塑,在阳光的照射下跃然而起仿佛能听见草原马蹄飞奔与马叫声,让人有置身于大草原之中的感觉。整个校舍都点缀有蒙古族吉祥图案做装饰,环形的塑胶跑道操场边主席台被设计成蒙古包、帐篷样式,带着浓浓的蒙古族味道。胡日勒图跟呼格吉乐图是学校的美术老师,他们带我们参观学校美术展览室,看到学生具有蒙古族特色的作业我不经拿出相机拍个不停,一个个小小的蒙古包做的精致漂亮,拿起一看原来这些精致的东西竟是利用小纸盒、纸筒或硬纸片做支撑再用针线简单缝制做成骨架,然后再用废旧布料包裹装饰而成,体现了孩子变废为宝的创造力与动手表现能力。还有马头琴、马鞭、马鞍、蒙古族服饰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做为一名一线美术教师这些作品给我的感觉新鲜、亲切。学生还创作有“岩画”:有人物的、动物的,感觉像是轻刻在一块块“小岩石”上,后来经胡日勒图老师介绍才知道这是用石膏粉和水倒在石板上结硬后涂上石头的颜色再刻制,漂亮的“岩石画”就制作成了。呼格吉乐图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具有蒙古族特色的美术课《马头琴》,整节课都用蒙语教学,我们听不懂,但感觉蒙古语的语速、语调很美。教师介绍了马头琴的历史,学生观察实物,然后分头制作,有用橡皮泥做,有直接用铅笔画,还有些同学自己组成小组合作,约过半个小时的制作,一件件小马头琴作品便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在这些蒙古族孩子的手中马头琴文化得以传承延续,并深深埋在他们的心中,这些孩子长大后有些就可能成为马头琴工艺制作大师。
  第二天我们来到百灵庙第二小学,朝克(美术老师)早早就跟刘校长在校门口等我们了,记得朝克老师来我们湘西参加课题组活动的时候穿着蒙古族服装,回头率最高,课题组老师们都抢着要跟朝克老师合影留念呢。走进学校,宣传、装饰与蒙古族学校的区别是这里都用汉字,汉语教学,长长的围墙上面点缀的是学生绘制的岩石壁画,围墙变成书写民族特色的“文化墙”。朝克与刘校长带我们我们参观了学校的美术室,“扎根民间,放眼世界”几个红色立体字是美术室讲台上的标语,民间美术教学在学校日常教学已经深入拓展。这间综合性的美术室,展示有学生绘画、剪纸、立体雕刻、面塑、布艺、版画作品等。我们来到二校区,这还有两间美术室,其中二楼一间墙面、横梁适当的运用蒙古族传统图案做装饰,展现了浓浓的蒙古族特色,简洁、大方、漂亮,三楼一间的墙面、横梁以“草原岩画”为主题内容,让学生通过岩画了解蒙古族历史,独具很有特色。朝克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蒙古族民间传统图案》,通过身边常见的蒙古族民间传统图案在生活中的运用,学生了解图案的含义,掌握图案绘制的基本方法与步骤。短短40分钟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传统蒙古族图案绘制配色,非常漂亮!这些高度概括,并附有一定寓意的传统蒙古族图示在我们小学课堂得以传承与发展。
  “草原岩画”很早就在网上见过,这次有幸能亲眼目睹并触摸它,感觉好像穿越了历史,像是梦,能触摸到的梦,真美!
   她,
   在那里,
   就在那里,
   静静的,
   静静的,
   已有几千年。
   望着,
   触摸,
   仿佛已经穿越历史,
   耳边的风……
   草原的味道……
   一起回旋着……
   回旋着……
   仿佛回到了最初,
   梦的起点。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编辑:温鹏(首都师范大学 2015级美术教育研究生)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