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蒲公英首页>蒲公英资讯>正文
将美育教学带入边远地区
2017-07-18 07:07:38 | 浏览721次

将美育教学带入边远地区

 ——湖南第一师范美术与设计学院三下乡文化艺术服务团赴永州双牌蔡里口小学支教


编者按


       2017年夏季,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师生们率先扛起“蒲公英行动”的旗帜,这一次继续在湖南出发。志愿者们首先了解了当地的传统文化与民族艺术,通过与当地风土人情的结合,设计出富有新意的实践课程,让孩子们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美术课。接下来,还有更加丰富的课题学习与研究,令我们激动不已的是“第二届蒲公英⾏动美育夏令营”活动仍然在进行中……(首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研究生团队暨亚洲美术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编辑)


落在湖南西南部的永州地区,是瑶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以及独特的文化。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暑期“三下乡”文化艺术服务暨第二届蒲公英行动美育夏令营永州分营也正于永州双牌蔡里口小学有条不紊的开展着。志愿者们为给孩子们带来丰富的本土文化艺术教育,每日上午为学生授课,下午则外出调研,研究当地传统文化、民俗民情,融入教学之中,晚上集体评课,集思广益,进行反思与总结。而在经过多次的备课,试课后,也为孩子们呈现了一堂堂妙趣横生的美育课程。


01

蔡里口小学的狂想

               ——风土人情综合材料课程

授课教师: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欧阳晶

学生在创作

课程简介:

在室外以当地自然物为媒介,如溪中石块、半坡上芦苇、路边竹叶、家旁植物叶片等,黑色卡纸、双面胶、水粉颜料为辅助材料进行的一堂综合材料课程。

课程设计目的:

传递新的艺术趋向,鼓励学生突破地大胆使用材料。

课程重点:

扩散思维,采取的材料在画面上的运用

课程难点:

突破材料本身的限制,学生脑海中想法在画面上的实现。

课程设计原因:

选择在室外上课是因为美术是一门以观察为基础的学科,我想避开单纯绘画学生由于缺乏观察经验而导致的大同小异的“印象”作画。选择综合材料这个题材,一是为了解决和避免这个问题,二是为了间接传递艺术的新形式。

学生在创作

      我有思考过为何十多年一代代人过去了还是同样的“印象”树同样的“印象”房子的原因,我们老师在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上,也许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在孩子没有进入学校前是个性化发展的最佳时期,进入学校后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学校作为一个集体,培养规范,强调团队意识,我们大致可以理解为培养共性。虽说很多学校在强调个性化发展,但是我很疑惑究竟有多少做到了?那样的个性究竟是孩子天生的个性,还是学校价值取向下的个性?

 

      在加入这个支教团队时,我是带着蒲公英团队同样的信仰的:1.教育公平,为实现大山里的孩子拥有和城里孩子一样平等享受美术教育的权利而努力,为他们获得美的经历、体验、感受,拥有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而努力。2.文化传承,不让光华璀璨的民间艺术因为种种原因默默淹没在时间长河中,无人问津、后继无人。由此,我有义务将我看到的新趋势、新信息传递给我的学生们,我想让他们去体验综合材料制作的美。


      在这一堂90分钟的时间分配上,我前25分钟用在了导入、发散、观察、再发散,后65分钟以20分钟拼贴、后20分钟染色、最后15分钟补充画面的分步骤安排留给了学生自由创作。学生出来的画面,我较为不满意的地方是出现了部分学生模仿老师的情况。


      学生作品是检验一堂课教学是否成功的最重要衡量标杆,我反思在这个班为何会出现这样的一个问题,铺垫有做,也有启发学生自己思考,自由创作时,教师也有来回走动单独启发,材料也很多,为什么最后呈现的作品还是有一些意外情况发生。在经过课后每一个步骤反复推敲、看作品分析、评课以后,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学生作为一个有意识单独存在的个体,教师在启发时,还需要多提供多种作品给学生参考。创作课范画一定要有创意,从教师范画开始便要新颖特别,这样就算出现学生模仿教师的情况,也会有自己本身的体会,刺激他们的想象。最好多提供几种形式参考。

2.教师授课需结合学生基础进行系统讲解,我带的这个班最大的学生高二,最小的学生四年级。为了天性的释放,除了需要考虑到学生年龄跨度,还应去考虑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心理年龄。

3.原创课程要缩小目标范围。综合材料运用的这块璞玉,还需要教师花更多时间精雕细琢。

4.室外授课一定不能遗漏最后的作品共赏环节。在共赏中培养学生欣赏美的眼光,二次渗透教学目标。

学生在创作

学生作品

      正如毕加索曾说“我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我是一位崇尚绘画自由、崇尚天性抒发,反对模仿和教师过多干预学生想法的老师。在致力学生自由想象、个性表达的这条路上,我今后的路还很长。


                   2017年7月14日于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何家洞蔡里口小学


02

瑶族纹样之剪纸

授课教师: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阮诗定

课程简介:

这是一堂融合瑶族装饰纹样的民间剪纸课程,工具简便,只需剪刀、大红纸等工具。

课程设计目的:

让学生了解瑶族服饰纹样的同时,继续传承民间艺术,并进行创新。

课程重点:

了解瑶族装饰纹样的特点及象征意义,理解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

课程难点:

融合瑶族装饰纹样于剪纸上,在设计剪纸时,注意剪纸的多元素结合。

课程设计原因:

中国民间剪纸时民间文化中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性最广阔、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源远流长的具体代表性的文化形态。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剪纸的基础上,再利用结合瑶族纹样进行创作,给学生们一种剪纸的新认识和新创新,让学生们突破自己的思维,发散自己的思维。提高对民间艺术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了解到瑶族装饰纹样以及它运用的多样性。

老师在授课

      剪纸是中国人们把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表达出来的一种途径,是中国农村众多民间美术形式的浓缩与夸张。而瑶族文化,跟这个山区息息相关,能够融合当地文化又结合民间艺术,让学生们既能了解瑶族纹样背后的故事,又能结合在民间剪纸艺术中,便是我这堂课的目的所在,而融合瑶族装饰纹样便是我这堂课的重点。因为对于孩子们来说,虽然不了解剪纸很多深厚的文化,但是他们已经能够了解剪纸概念,而瑶族装饰纹样对于他们来说还只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对于孩子们来说,讲述文化,如果没有设计好环节,便是一堂枯燥乏味的课,不仅听不下去,知识也更不会往心里去。我经过学姐和老师的指导和分析,也认为我应该让这堂课增加趣味性。我便融入了每个纹样之后的故事和象征意义,在实践之后,也成功的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想了解瑶族纹样的兴趣,好奇心一下便打开了,每个人都瞪大着眼睛,认真的聆听着。而我也在讲述了第一个纹样的象征意义之后,再引导孩子自己去发散的思考,其他纹样的象征意义,例如,植物纹中的树纹,树纹一般都是枝繁叶茂,高大挺拔的形象,为人们遮风挡雨,有种保护的寓意在,而它本身的材料又可以为人民提供衣食住行和药材,所以对于瑶族人来说,他们想要活下去便要小心翼翼的崇敬着山神,所以便有树纹的存在。而通过这个,学生们便想到了禾苗纹的寓意,便是瑶族人希望他们种的谷物能够茁壮,葱绿。

     

      所以在一堂课中,引导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也是相当重要的,我们教授学生知识,是教学生们如何学习,如何能够自己思考,而不是一味的将我们的知识全部压给他们,不管学生们能不能接受,能不能理解,或者能不能消化的了。而引发学生们学习的欲望,对一堂课的进展也是百利无一害。一个老师的课程教授给学生,要么就要有趣要么就要有用,能够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知识,而不是"左耳进右耳出"。

老师在备课

     在实际操作环节中,我也发现,老师的示范能够让学生们更直观的认识到技能,实践出真知,并且教师一定要有错误示范,让学生们知道,为什么这个操作不行,如果进行这样的操作,会形成怎样的作品成果。并且在学生们动手之前便要将所有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要求提出来,当学生们一旦投入他们的事情之中,便很难再在中途中断反应过来听老师的提醒,他们会沉浸自己的世界里。除了老师的示范,学生的示范也会起到整个班级带领作用,在其中找到优秀的学生作品,或者是将有创意,有想法的作品展示出来,其他的学生便也会想到自己原来还可以这样制作。在学生们的作品中,便会出现不同的有特色的作品。


      整堂课下来,觉得很有成就感的地方,便是学生们能够初步掌握瑶族纹样,并用剪纸剪出,在其他课堂回顾中,也能答出相关问题。有缺陷的地方便是我自己的一个引导错误,造成了学生们折纸方法错误,授课时间也没有把握好,导致学生的创作时间不够,很多纹样的故事也没有能够更生动的表达出来,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也是一种遗憾。

      

      如何上好一堂课固然重要,但是一堂课能够让学生们掌握什么知识技能更重要,我们还需要不断的锻炼和实践,找到更好的方法。

学生在剪纸

      在不断的实践中,志愿者们也在与孩子们一起不断的进步。支教活动仍在进行,志愿者们将“三下乡”的希望之种播撒在蔡里口小学,而终有一天,这些种子会慢慢长大,到达祖国的大江南北,开创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The end


                                                           编辑: 乔烁瑾  (首都师范大学2016级美术教育专业研究生)

投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