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蒲公英首页>蒲公英资讯>正文
培育“蒲公英行动”新种子教师的实践与思考
2017-08-30 16:05:50 | 浏览3426次

二、基于培育模式的多元培育方式

教学活动与美育教师工作坊相结合的同时,志愿者围绕如何将“蒲公英行动”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相联结,以及将在地文化、自然资源与美术课程相转化的问题,结合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和调研,探索了多种教学教研资源,拓展多元培育方式。

1、种子教师前期培训

在开营前一天的7月21日上午举行的种子教师前期培训讲座,为此次行动正式拉开序幕。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所所长、此次行动总设计师,陈卫和教授进行《“蒲公英行动”教学理念与方法培训》讲座,介绍了“蒲公英行动”的历史与湘西的渊源之后,殷切的希望“蒲公英行动”的种子教师能秉承“蒲公英行动”的教学理念,采用“蒲公英行动”的教学方法,在农村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推进艺术教育,促使“蒲公英行动”在这些地区开花结果。

来自广州美术学院的张莹莹博士为行动执行负责人。张博士针对《地方文化到美术课程》的主题,先后介绍文化资源如何转化为美术课程资源的多种途径与方法,并分享2016年蒲公英夏令营的经验,让种子教师们更直观的认识“蒲公英行动”美育夏令营中教师们如何开发与利用本土资源。

土家民俗专家、原龙山县民族事务局局长彭英子局长进行《土家族民俗文化介绍》,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将已近失传的土家语与土家文化历史串联起来,绘声绘色的介绍西兰卡普的故事,让志愿者们感受到土家语与土家文化的魅力。在开营前的教师培训讲座后,新种子教师对“蒲公英行动”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仍然面临如何将“蒲公英行动”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相联结,以及将在地文化、自然资源与美术课程相转化的困难。


图21  陈卫和教授进行《“蒲公英行动”教学理念与方法培训》讲座

图22  张莹莹博士进行《地方文化到美术课程》讲座

图23  彭英子老师进行《土家族民俗文化介绍》讲座

2、土家族文化资源调研

7月20日傍晚,志愿者抵达惹巴拉,晚饭后一行人来到村部旁边的摆手堂广场进行破冰仪式。摆手堂是当地村民进行活动的重要场所、此次夏令营的主场地,也是进行土家族文化资源调研的开始。

种子教师前期培训后,我们邀请彭英子老师一同前去织锦传习所调研学习,路上彭老师向我们介绍土家转角楼的两大特征——伞把柱与牛角挑,更正了原来教材编写土家建筑特点的误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主人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代娥,她为我们讲解了优秀的土家织锦艺术作品。在这里,志愿者们还有幸观看了民间艺人现场手工织锦。那天下午,在美术教师工作坊开始前,教师们前往捞车河土家族民俗展览馆——冲天楼进行参观,感受到土家建筑的宏伟壮观之外,也看到土家人生产劳作的藏品。

冲天楼正屋的竖联写到“传毕兹卡百年珍宝激励子孙拼搏,承土家族千载民俗鞭策世代奋进”,令人惋惜的是,这些宝贵的土家族文化资源并没有被当地人所熟知。惹巴拉的孩子多数为留守儿童,虽为土家族的后代,却严重汉化,此次行动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从县城学校返乡过暑假。在参观冲天楼之后,新种子教师张茜也不禁感叹:“这么近的土家族文化宝库,我却是第一次来!”因此,我们期待新种子教师们今后有更多土家族文化资源调研的学习机会。

调研过程中,新种子教师对文保建筑、文物藏品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此次土家族文化资源调研亦为新种子教师在以后的进行相关教学活动积累了素材与资料。在此次行动后的调查问卷中,新种子教师们也一致反馈非常愿意在今后的教学中,利用民间文化的内容进行教学。

在7月27日闭营仪式后,吃过午饭,一行人冒着酷暑驱车赶赴里耶秦简博物馆、里耶古城遗址、隆头古村落进行调研考察。此次土家族文化资源调研时间虽短,仓促而不够深入,却成为新种子教师们印象深刻的环节。了解文化认识美,对本土文化产生认同感,才能将之传承,只有传承才能更好的保护土家族文化。


图24  7月20日晚饭后在摆手堂前的破冰仪式上,志愿者们相互认识,并了解工作安排。

 

图25  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图26  刘代娥向志愿者们介绍织锦——西兰卡普

图27  民间艺人正在工艺坊进行手工织锦

图28  彭英子向志愿者介绍转角楼的特征

图29  捞车河土家族民俗展览馆——冲天楼

图30  同上

图31  志愿者在里耶秦简博物馆合影留念

3、发挥优秀教师示范作用培育新种子教师

美育夏令营前三天的集体教学示范,可以理解成优秀教师为新种子教师,在进行集体教学之前进行的教学示范。而事实上,这三位老师的示范性作用贯穿于教学活动前后。“发挥优秀教师示范作用培育新种子教师”的培育方式区别于前两种培育方式,新种子教师不再只是信息的接收者,而转化为主动的实践者。集体教学示范之前的备课过程中,便有新种子教师的参与;集体教学示范过程中,新种子教师在集体教学现场充当助教;在优秀教师完成集体教学示范之后,新种子教师马上投入分组教学,成为教学活动主动的引导者。新种子教师从跟优秀老师共同备课,到集体教学示范再到分组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真切且迅速地融入到美育夏令营的活动当中。优秀教师集体教学示范的安排,将优秀教师、新种子教师以及学生巧妙的关联起来,正如向民惠老师在总结中写到“我参与,我骄傲!”一般,新种子教师在与优秀教师合作教学的过程中,获得满满的成就感。所以不难理解,在对龙山县新种子教师的调查中,关于“示范课展示对您的帮助程度”一问,所有新种子教师一致认为帮助很大。

集体示范教学三位主教,穆永辉、徐锋、李静老师来自不同的群体,他们的参与凸显了“蒲公英行动”倡导多方平等参与的传统,也成为“蒲公英行动”培育新种子教师的重要力量。在三次不同主题的土家族文化教学活动中,三位老师在践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蒲公英行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相联结。他们将土家族文化、自然资源与美术课程相转化的过程中,闪现出不同的亮点,从不同的角度给予新种子教师启发,也为新种子教师竖立了榜样。


图32  穆永辉老师进行“活化石茅古斯表演”集体教学示范

图33  徐锋老师进行“土家建筑村寨写生”集体教学示范

图34  李静老师进行“八部大王现身记”集体教学示范

  图35  穆永辉老师示范茅古斯舞

“活化石茅古斯表演”教学活动在美育夏令营开营仪式后无缝衔接,期许当地孩子能穿上自己编织的服饰演绎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茅古斯舞。教学活动的准备时间紧迫,只有既了解“蒲公英行动”,又了解土家族文化的老师才能胜任茅古斯集体教学任务,穆永辉老师无疑是最佳人选。首先,穆老师对“蒲公英行动”非常了解,曾多次参与“蒲公英行动”的活动,是资深、优秀的种子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其次,穆老师是原住土家族人,现任职于龙山县第五小学。作为龙山一线美术教师,他有着将土家族文化转化为美术课程的意识,多年来收藏诸如《中国土家族习俗》、《课程改革之乡土情深——土家山寨情》等关于土家族的文化教材等资料。

此次行动开始的前一天,湘西州摄影家协会组织的摄影采风活动正好在惹巴拉启动,其中就有茅古斯舞蹈原生态表演。趁此机会,穆老师带着部分新种子教师前去拍摄,搜集素材。原生态的茅古斯舞蹈表演在捞车河边原生态的小树林进行,比2008年北京奥运会热场时经过改良的茅古斯表演,更具有参考价值。受此启发,穆老师为学生们提供稻草、棕树叶等天然材料,用于编织茅古斯服饰;将原生态的茅古斯舞蹈提炼出上山、打猎、分享食物、下山的狩猎情景用于集体教学。


图36  茅古斯舞蹈原生态表演

图37  穆永辉老师连夜与志愿者连夜讨论教学活动如何开展,并试穿借来的茅古斯行头

图38  美育教师工作坊中,志愿者们学习稻草棕叶编织

当学生们身着自己亲手编织的服饰进行茅古斯表演时,似懂非懂的进入土家族文化情境当中,但他们已然对夏令营活动产生了好奇心,也对土家族文化产生兴趣。穆老师在多年的实践中发展出对土家族文化的自我觉醒,并进一步通过课程转化——将几近失传的土家语融入茅古斯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们提供接触土家语的机会。语言的神奇力量,如同一扇传送门般,让学生穿越历史回到土家族先人生活的情境。此次茅古斯教学活动,或许只给土家娃娃们留下茅古斯舞蹈的印象,但是却为他们推开那扇认识并珍视土家族文化,价值,传统与知识的大门,并为美育夏令营开启土家族文化认同之旅。


图39  茅古斯教学活动集体教学现场

图40  茅古斯教学活动分组教学现场 

图41  师生们分组进行茅古斯表演

投稿 返回
顶部